Cinque Terre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植物设计与实践 ——“景观学系•学术云”系列讲座(十二)学术报道

发布时间:2018-05-17 作者: 浏览次数:

植物设计与实践

——“景观学系•学术云”系列讲座(十二)学术报道



2018514日星期一,下午14:30-17:30,南四楼112教室,在景观学系殷利华副教授的邀请和主持之下,武汉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季冬兰教授级高工(单位总工程师,以下简称“季总”),以”“植物设计与实践”为主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内容生动、丰富鲜活的对园林植物理论与实践思考的精彩专题讲座。


338B3


1 讲座海报(杨茜绘制)



1CCAD


2 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80EB9


3 季冬兰高工在精彩演讲中



季总分别从园林植物设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案例”两个层面进行了生动报告。


一、植物设计相关理论探讨

A.园林设计师的问题

园林植物设计目前存在“浮躁”和“个人主义”的不良表现,比如常忽略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容易唯领导要求是瞻和摈弃设计的目的去体现设计师个人特点。设计师需要 “接地气”和注重对本土文化、场地、材料的熟悉和了解。园林景观设计之根源于生活,无论是粗犷还是精致最终都是为百姓所用。园林设计师应该时刻保持“三心”:敬畏之心、责任之心、平常之心来面对我们的作品,并且要留时间给景观自然发酵,融合城市历史和文化,将城市文脉延续,才能营造更美好的生活。

B.植物景观意境与艺术

古今中外,人们对植物的研究与关注从未停歇,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历代诗词歌赋、章回小说等所述的内容都离不开植物。“园林是写在大地的华章,植物则是城市柔软的外衣,是城市的精灵”。国外从古时代(树木崇拜)、中世纪(植物图案,植物教育、植物神化等)、近代(创造美丽的图画、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现代(简洁生态;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和经济性四个方面)对植物都有不同的思考。

植物景观艺术与一般艺术不同,它是一门以活的植物为载体,与科学、美学、哲学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植物是有生命的自然因素,故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保证植物栽植成活的基础上,植物景观艺术才能以植物为主题,改善生活环境,才能成为具有四季变化,陶冶情操的园林景观艺术。

C. 植物设计方法与策略建议

1、目前植物配置的主要问题有:

1)忽略植物空间布局,不讲究章法,不讲究空间的开合关系,以种满为原则。

2)忽视植被习性特点,不调查场地立地条件,忽略植物对光照、水深等要求的特殊生长习性,以形态为追求。

3)不懂植物文化内涵、忽略了植物的诗情画意与文化内涵,或是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主题不搭,以能种为目标,例如临水种银杏、梅花下种芒草,气质不符。

4)不注重节约用材,过分强调大树的运用,不考虑种植成本与恢复周期等,过分追求“高档”景观。

植物由形、景而产生欣赏者的情、理过程。与植物相关的元素包括植物生理学习性(光照、土壤、水分、区位、海拔等)和其他属性(社会、文学、艺术等)。植物景观风格的营造应该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营造地域特色;以文学艺术为设计蓝本,融诗情画意入园林;以学识为品味,创造不同的风格;以师法自然为设计原则,传承中国园林自然观及园林设计的本心。

植物空间不同于建筑空间,它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空间,随着时空转换而呈现不同的景致。一个优美的植物空间,需要从空间的立意、划分、主景设置、树木组合、色彩季相,以及地面的装饰等其他手法进行细致的设计。

2、植物配置与意境营造建议

针对上述现存的问题,季总提出了以下建议:

(1)艺术布局,整体气势与精致细节的合理搭配;

(2)紧扣主题,营造园林意境;

3)善于借外物来烘托植物意境,强调“以理性的思维、艺术家的画笔、诗人的浪漫营造充满内涵的植物景观作品,创造具有诗情画意般园林景观,以此来激发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实践案例研究

季总向我们分析了(1)武汉园博园、(2)武汉东湖宾馆景观提升方案两个典型案例。

1. 园林中的“小题大做”——浅议武汉园博园的细节之美

季总认为涓涓细流汇集成海,没有“小”无从谈及“大”。特别是在园林设计中,合理的布局、完备的功能和贴心的细节处理是一个精品设计项目必要条件。武汉园博园不仅有大处的壮阔,更有小处的精致。用“小”来讲故事,从“小处”营造局部的景观细节,将生态回归与乡土情结融入园区,总让人在不经意间有所感悟。

1)小细节中的大立意

建构筑物、铺地、景墙、小品、标识牌、植物配置等等都摒弃华丽的装饰,以生态、乡土与质朴的回归为主旨,在小的细节里体现出不同的韵味与精致。(图4)。


2234D


4 武汉园博园的小细节(图片来源:季冬兰讲座课件)



2)小视角里的大气魄

1)巧于因借,小中见整体

园林讲求因地制宜、互相因借的巧妙,讲求布局得体、分寸合宜的精髓。借垃圾山生态修复,堆土成荆山,因三闸连通、管廊影响成低地造花谷桥景点,设计将不利因素巧妙造景成为景观亮点,也奠定了北区的景观格局。三闸连通、管廊的影响造成无法覆土过多,使得荆山余脉嘎然而止,设计在两个高地之间形成花谷,借低地加强对比关系,更加烘托出荆山的挺拔(图5)。徜徉花谷中,远可借荆山之景,近可赏缤纷之花木。


1C73C


5 武汉园博园的匠心体现(图片来源:季冬兰讲座课件)


2)迂回曲折,小中有精致

利用地形、山石、树木等与悠远的道路游线,丰富园中层次,藏露得当、进深合宜、移步换景,可以使园中景致更显神秘,引观者不断探寻,其意境愈加含蓄空灵。于峰回路转处建亭,于蜿蜒转角处点景,高处建阁,临水点石,荆山临溪蜿蜒的园路,总在不经意中有一抹红枫或一片野花,水、石、路、植物的搭配,细节中体现一份精致,平添一些画意与诗情。

3)留白写意,小中有遐思


57ECD


6 武汉园博园的留白写意(图片来源:季冬兰讲座课件)


以少咫尺山林,拳石勺水,把诗画中无限的意境融入园林。在画面上留出的空白,虚无实景,妙在弦外之音,景外之象,蕴涵山水幽情而遐想无限。荆山上预留的开敞草坪;昆明园的山茶映像景墙与水的相互映衬;月之园的混凝土管与碎石、植物的对比(图6);缺园的半亭、半廊,融于园林环境之中,“虚”生妙境,有半掩半露的含蓄之美,更有一种无尽的遐思之美。

DSC08154.JPG

武汉园博园不论在造园理念还是在造园细节上都堪称典范,不仅仅在规划设计中出处体现生态理念,更关注游人的景观的体验,以“芥子纳须弥”、“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这些中国文化独有的文人情结融合山水艺术的理论造景。从小的视角与细节上体现其独具的“匠心”,将荆山楚水糅合成一幅山水画卷,以写意山水,求小中见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无限自然在园林的有限空间中表达园博特色。昔日脏乱差的垃圾场和城市弃地,已变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生态景观,为周边数十万居民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体现出园林人的不懈追求。

2. 武汉东湖宾馆景观提升方案设计

为应对4月底武汉东湖宾馆接待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会谈的隆重要求,武汉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团队对其接见的东湖宾馆园林景观做了整体的改造提升。首先,分析了东湖宾馆场地现有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点、二片、六点”的景观步道结构(图7),以及“精准定位、开合有致、适度彩化”的设计策略:

1)精准定位:景点分级,梳理重点,植物筛选最佳品种、分析最佳视线点、光照等。

2)开合有致:空间梳理,善于借景。

3)适度彩化,并讲究:花美——四月开花,形态美、色彩美;意深——具有一定历史意义或文化内涵;味香——具有芳香气味,且无毒无害。从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景观改造提升效果(图8)。


D5538


7 改造策略(图片来源:季高工讲座课件)


63A1E


8 武汉东湖宾馆原有拱门改造对比图(图片来源:季高工讲座课件)


演讲结束之后,邀请人殷利华副教授就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综合性的点评,重点强调作为一个园林设计师尊重场地与环境的“本心”、注重特色与细节的“匠心”对园林植物设计的重要性。在提问互动环节,季总、郭玉老师、殷利华副教授与同学们共同就“可食地景”、“田园综合体”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和讨论,最后合影留念(图9),这场生动的学术盛宴圆满结束。


19704


9 集体合影留念




撰稿:2017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杨茜

拍摄、修订:殷利华



4118云顶集团 - 澳门云顶国际welcome © 版权所有 http://www.eatsathome.com/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