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星期四,景观学系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理论教学团队在南四楼N300系会议室开展新学期第一次教学研讨(图1),聚焦匹配2021级及之后风景园林本科的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协调,拟构建贯穿大一到大五递进式设计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设计能力。研讨会由系本科主任殷利华和团队负责人董贺轩教授倡导,教学秘书徐利权老师具体组织执行。研讨分为以下两部分进行:
图1 教学研讨会现场
第一部分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群系统梳理与介绍
本次研讨具体围绕2021级人才培养计划中设计课程群大调整“前后课程如何有效协调”的主题开展研讨。暑期中教学秘书徐利权老师已提前跟7门大设计课的主课老师沟通,收集与整理这些课最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梳理出整体框架体系。教学团队负责人董贺轩教授主持会议,同时邀请了分管本科教学的殷利华副系主任对本次研讨的背景、意义、迫切性、必要性、重要性等进行简要说明(图2)。随后徐利权秘书对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框架进行了详细介绍。
徐利权老师(图3)首先将这次研讨涉及的大一上学期《设计初步》、下学期《景观设计初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I、II、III、IV》(第3学期至第6学期)、《景观城市设计》(第8学期)、《毕业设计》(第9-10学期)等八门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掌握知识点、教学内容模块等整理成一个体系图(图4),并将打印好的材料分发给各位老师。然后就课程群体系的研讨目标归为“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前后衔接、课程尺度递进”三方面,并详细介绍了八门设计课的核心内容以及当前课程群的特色与存在的不足,希望大家对此依次多提宝贵意见,能集思广益构建具有风景园林特色的设计课程群。
图3 教学团队秘书徐利权老师
图4 设计课程群体系构架图
第二部分 教学团队教师积极深入交流与研讨
各课程负责老师对设计类课程逻辑系统理解、前后课程衔接、教学内容模块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第1学期的《设计初步》课由辅课秦晴老师,代替因事没能参会的主课老师赵纪军教授发言,结合她对往届学生的调查评价,指出:大一新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要求非常直接,希望能掌握具体的知识和设计技能。提出围绕“基本功徒手表达、外部空间测绘、形态功能三大构成、作品案例评析”四个模块构建课程大纲,让学生能直接掌握基础表达能力。
第2学期的《景观设计初步》由主课苏畅老师在承上启下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方案,在原有的景观设计初步基础上,强调学生立体构成、空间构成以及景观空间塑造能力培养,以地形层、植被层以及构筑层三层为核心内容开展教学,并结合景观建筑设计初步训练,为下学期《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I》课程进行衔接。
第3学期的《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I》课,主课郭晓老师提出作为建筑类的入门课程,按照“环境、空格、功能、技术”来构建设计基础知识体系,该门课程作为大二设计入门课程,将选择东湖绿道驿站和小型幼儿园作为设计对象,强调空间与环境的关系,让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深刻理解景观专业特色。
第4学期的《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II》,主课徐昌顺老师提出从“建筑作为主体+从属景观”转变为“景观作为主体+从属建筑”的特色鲜明转化。同时认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IV》以公园为主导,能过渡到大四上学期的城市尺度。韩依纹老师则认为本课程应对居住户型设计弱化,提供常见多模式的选型参考即可。目的是强调让学生理解居住区的设计规范与总图布局,以及小区的景观设计。
第5学期的《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III》主课王通老师提出该课程正处于整合期,体系构建还在不断完善。目前课程内容计划通过别墅设计与“专题园”设计来展开,但课程完全可以服务课程群的建设来设置内容,确保体系的完整性。同时提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II》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III》的课程是否可以对调,确保设计能不断深度推进。
第6学期的《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IV》,主课殷利华老师提出该课程重点关注公园尺度的设计,面向场地大、功能全的综合性训练,强调掌握公园的专项设计能力。具体分为两个模块:综合公园+专项公园。将同时关注并纳入城市生态修复、乡村景观等新内容到该课程体系之中。龚建老师提出综合公园中的园林建筑,如演艺建筑、博物馆、展览馆等,需要通过专题的方式进行训练。同时提出,现在居住区设计需要考虑社区设计的新趋势,包括核酸检测点、快递配送点等都可以纳入到社区设计。这有助于对接第8学期的城市设计,甚至毕业设计,能力训练和学习目的一致。
董贺轩老师做研讨会总结发言。他首先表示本次课程研讨非常热烈,各位老师都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图5),下一步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与思路,团队将继续完善风景园林设计与理论课程群的体系与内容。按照课程研讨应落到实处的原则,提出下一步各课程按照“教学目标、掌握知识点、设计提升能力与具体教学内容模块”四个方面继续完善与精炼,期待设计课程群能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