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美丽武汉绣出来”系列直播访谈暨在线答问第二场正式启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慧应邀,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田燕、建筑与城市设计处处长熊向宁,中信设计副总经理王伟一起做客直播间,从城市规划角度探讨城市精细化管理。30余万网友在线观看直播,现场互动热烈。
图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贺慧(右一)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
2022年,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重点推动建筑特色化、街道精致化、空间艺术化的工作,力图实现城市微空间的品质、特色化提升。“建筑特色化”即刻画特色化建筑,形象品质赋新意。“街道精致化”即建设精致化街道,出行品质更惬意。“空间艺术化”即扮靓艺术化空间,生活品质具诗意。武汉市中心城区微型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已经编制完成,按照每年不少于300处的标准,正在分级分类推进规划设计及建设,我校4118云顶集团也积极参与了该项规划实践的在地化服务工作。
“在增量规划走向存量的当下,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武汉市自规局能抓住微空间这个切入点从而带动大民生,很值得我们点赞!所谓的“小而美”中的美,我个人有着这样的理解,狭义的美是审美视角的美,而广义的美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满意,是对我们城市品质的高度认可。”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贺慧在直播中谈到,微型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其实在很多国家、城市都在推动,因为微空间的建设对提升城市活力、塑造城市魅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规划实践中,国外最为知名的是欧洲的历史文化名城巴塞罗那,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点状更新”带动全域的计划,我们国内有北京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上海的“行走上海—城市空间微更新计划”、深圳的“趣城·美丽都市计划“、成都的“口袋公园”等,大家在进入存量更新阶段均不约而同地启动了微空间的改造提升计划,深受老百姓欢迎。武汉市今年开始启动微空间的规划建设,也正当其时。
图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贺慧
贺慧教授对未来武汉市小微空间的建设行动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一是系统化,基于步行友好和低碳出行导向,城市居民行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对我们城市的整体认知,即所谓“见微知城”,微空间是市民停驻活动的重要节点,若能以系统视角对微空间进行选点和定位的考量,将更加地科学合理;二是接驳化,武汉市正在提“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12分钟公共活动圈”的概念,我们的微空间规划与建设计可以与这些“圈”进行自然完美地接驳,让我们的市民从此拥有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家门口的运动场、家门口的儿童友好空间、甚至还有网红打卡地;三是在地化,武汉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也是湖网密集的中部城市,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可以基于这些地域文化特色,选择适宜的树种、材质、视线通廊等,满足我们儿童友好、老年友好的行为诉求,做出为市民“在地化”服务的好文章。
最后,贺慧教授表示希望能通过我校建筑与规划学院的规划设计力量,助力武汉城市品质的提升,为这座“设计之都”留下更多经典惠民作品,让更多人认识武汉、喜爱武汉,进而愿意服务武汉。
撰稿:林颖、杨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