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华中科技大学MFA艺术硕士毕业设计成果展1
前言
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疫情蔓延给华中科技大学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了重重阻碍。它迫使学校改变师生面对面教学交流方式,更严重的是给即将毕业的学子带来了许多学习、生活困难,思想焦虑。但这些不平常的精神压力并没有阻碍同学们学习的脚步,师生共同克服困难,显示出强大智慧力量。师生们使用当代技术,开展各种网络课程与交流,课题研究从写作到设计修改,从概念演绎到方案实施,从场地模型到细部节点都能出色完成。
目前网络展示的是华中科技大学2020届MFA艺术硕士研究生25件毕业设计作品,将分4个专题陆续推送展示。其中包括:1)室内空间设计专题2)建筑与街区环境设计专题3)村镇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专题4)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题。希望通过此次网络展示,汲取相关艺术院校及4118云顶集团老师门的宝贵意见,为后续的设计成果修改与顺利答辩提供支持与帮助。
毕业设计展示专题1:室内空间设计专题
本专题共有6组设计作品,其设计角度与传统的室内设计有很大不同,不仅反映出空间视觉与装饰设计,而且更多的是从空间多维角度方式进行研究。包括:校园空间复合化设计、高校图书室室内光环境设计、教学楼公共空间环境行为与心理研究、星级酒店花艺陈设设计、博物馆空间使用后评价体系研究、医院室内空间情感化研究,从理性到感性,从宏观到微观,对室内空间进行充分的设计展现。
毕业设计作品1
论文与设计题目:城市小学空间环境复合化改造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西城区志成小学为例
设计者:唐慧 指导老师:王天扬
设计概要:
首先是通过对学校教育理念发展以及教育空间模式的发展,总结出校园空间发展开放多元化、复合化的趋势。同时,对现行校园建设规范进行解析,提出在改造过程中与规范文件相协调的设计原则。通过大量的案例及理论研究,总结出适合小学校园复合化改造的策略与方法。最后,通过对实践项目中的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的改造完成设计内容。
在方案设计中,遵循“整合统一、灵活变化”、“功能调整、优化升级”、“空间开放、多为发展”、“规范协调、包容突破”、“社区共享、动态可持续”的设计原则,对小学校园的布局、功能、空间、交通、非物质空间环境进行复合化改造。融合校园办学特色、自然人文环境、地域发展特点等因素,形成一个空间开放、形式多元、富有童趣和具有较高参与度的校园空间环境。
方案展示:
1.前期分析及设计任务
学校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二环内,西直门内大街与平安里西大街范围内,前半壁街南侧。学校占地面积约为3100㎡,面宽约58.8m,进深约70m。地块最南端的棋院楼也纳入学校改造范围。整体上看,校园空间布局散乱,碎片化严重,室外活动空间局促,缺少绿化用地。主教学建筑为砖混结构,布局死板,门洞口小,走道窄,教室数量少且空间面积小。建筑内部空间陈旧,且采光不足。
区位分析及场地现状
该学校未来计划招收1-3年级的700名左右学生,预计教师团队40人。校方希望能够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尽量满足700名学生上课、就餐、出操的需求,也要满足40名教师办公及就餐的需求。在校园建设上,也可适当呼应三十五中校园风格。
2.多方案探讨
方案一:在整体布局上形成南北“两横”形式,并在“两横”之间,建设风雨廊道,串联起整个场地空间,形成“U”型布局结构。
方案一
方案二:在整体布局上与方案一类似,但将二层屋顶空间进行利用,将主教学楼与艺术楼串联。
方案二
方案三:延续前两个方案优点,形成“连廊-屋顶空间-楼梯”的布局形式,将南北建筑有机串联,塑造连接桥梁。方案三将进行深入设计。
方案三
3.布局的复合化改造
横向布局上,拆除部分区域,保留B(主教学楼)、D(辅助用房)、F(棋院楼)。通过扩建及加建,将这三栋建筑串联,形成三面围合,“一树一庭院”的布局形式。
横向布局复合化分析
纵向布局上,对屋顶空间、棋院楼地下空间进行利用,垂直渗透。同时,通过扩建、接建手法进行连廊设计,使得建筑之间产生物质上关联,激活各种小空间,增加纵向空间丰富程度,活跃空间氛围。
纵向布局复合化分析
纵向空间活跃度分析
4.功能的复合化改造
改造前,学校教学区比重较小,办公区比重较大。区域碎片化严重。改造后,增加了教学、后勤餐厨功能的占比,简化办公功能的分区,将交通空间进行功能的复合化利用。功能布局上,形成横、纵多方向的功能组合,增加了功能区之间的互动交流。
功能布局的改造分
总平面图
一、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
鸟瞰效果图
交通流线析图
5.教学空间复合化改造
空间的复合化遵循“对内灵活”与“对外开放”“边界模糊与利用”的原则。教学空间的“对内灵活”体现在材料及色彩的灵活运用,以及对灰空间的利用。 “对外开放”体现在教室与外部走廊空间的开放互动。将教室墙壁侧开窗,增加采光量的同时,也利于老师的日常课堂巡查。课间,侧窗也可作为学生休息、存储、娱乐的场地,以点带面,形成活跃的廊道空间氛围。
普通教室效果图
普通教室效果图
走廊效果图
“边界模糊与利用”贯穿于整个空间设计当中,个功能空间边界多采用可移动变化的门窗,且对部分边界界面进行收纳、展示等功能的运用。
空间边界分析图
舞蹈教室效果图
读书角效果图
6.多功能空间分析
在特殊节日时,图书室可作为表演舞台使用,在此期间,多功能厅可作为候场室,广播室可作为设备间,保障表演活动的正常运行。多功能厅除了具有开会、讲座等专业功能外,也可作为学生休息、家长等待的空间。
空间的多功能分析
7.运动空间复合化设计
为了保证场地的完整性,在内部功能区的分布上进行灵活处理,用不同颜色进行地面划分,形成丰富有趣的活动场地。中间层与屋顶层的活动场地形态狭长,且受到层高及安全的限制,设计出小型游戏、休息、种植空间。通过形态、色彩、植物的搭配,呈现出场地中的视觉关联与整合。
操场鸟瞰效果图
室外空间分析图
二层活动空间效果图
二层活动空间效果图
总结与思考:
设计方案从布局、功能、空间、交通、非物质空间五个维度进行校园的复合化改造,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分解。但由于本人对事物认知角度的具有主观性与片面性,因此,在设计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学校改造内容的设定太过生硬,对于校方意见、家长诉求、学生喜好、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全面分析。在设计细节处理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王天扬老师评语:
论文关注于城市扩容与人口激增的大城市发展进程中传统学校如何空间再利用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和实践是通过几个部分进行的,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切入,均交待的较为清楚,且在这理论指导下对学校空间建设、现行设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完善补充。实践中的学校空间扩展是对环境的再造,结合当今学生对于学校空间环境的物质属性与非物质属性的需求,进行了相对合理的改造。且通过这次实线思考总结了适合小学复合化改造设计的原则及策略,给人启发。
毕业设计作品2
论文与设计题目: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光环境设计研究
——以华中科大图书馆新馆照明提质为例
设计者:张欣钰 指导老师:白舸
设计概要:
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光环境的质量对读者的使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国内已有人工照明明确的标准,但由于人对视觉体验、环境氛围等无法具体量化,随着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审美意识的提升,对阅览空间光环境营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方案以此为设计背景,以读者的使用需求与视觉体验作为切入点,满足读者阅览、自习、学术科研、劳逸结合等多样性需求,尝试将新的光源及照明技术优势应用在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光环境设计中,提升读者的视觉体验与使用效果。
方案展示:
1.平面方案设计
平面布局形式基于阅览空间原有的功能与布局形式,将空间进行重新划分为普通阅览空间、休闲阅览空间和独立阅览空间,同时保留原有的辅助空间和大部分藏书空间。其中,普通阅览空间采取分区布置形式,将阅览区与藏书区分离开来;休闲阅览空间采取成组布置,包含阶梯式阅览坐席、曲线造型的阅览桌、休闲阅览隔间,与普通阅览空间在形式上形成明显区分;独立阅览空间则采用单边对称式布置,单人坐席之间不易受到干扰,可以保证一定私密性。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新馆总平面图
当前室内净层高为3.7m,吊顶高度设计为3m较为合适。普通阅览区灯具的布置,采用“线”性布置,在大面积空间中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流动感、导向性。休闲阅览区平面布局采取混合照明,吊顶设计结合平面布局形式,设计灵动的弧线造型与之相呼应,运用好点、线、面光源来营造一种有趣的节奏与韵律感。
图书馆灯具布置图
2. DIALUX模拟
DIAlux是由德国DIAL公司设计研发,是一款专业、高效的照明模拟软件。利用DIAlux对阅览空间人工光环境设计进行基础照明模拟,保障整体设计功能性与合理性,以便开展深化设计。
根据设计方案来建立模型、选取合适的LED灯具对整体空间进行灯具的基本布置。以图书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为指导,经过对灯具类型、布置方式的不断调整来改变阅览空间的照度、均匀度、色温等具体内容,从而满足功能性标准,选取模拟结果符合设计构思与设计目标的方案进行深化,开展整体阅览空间细节及效果设计。
空间整体伪色图
空间整体灯光模拟图
|
|
普通阅览空间灯光模拟图 |
普通阅览空间伪色图 |
|
|
开架书库灯光模拟图 |
开架书库伪色图 |
3.效果及细部设计
3.1入口处光环境设计
在入口的走道中,利用LED筒灯作为基础照明,提供足够照度。在借阅区设计阶梯式平台以增强空间的活力。设计灵动的平面灯造型与借阅区平面阶梯形式相呼应,营造光照充足、均匀、装饰感强的光环境。同时依据室内空间流线,设计地面线条灯带辅助照明,增强引导功能。
入口处效果图
3.2普通阅览空间光环境设计
在此次方案设计中,普通阅览空间布局主要采取阅览区与藏书区分区布置的形式。光环境设计主要采用变化与统一的设计手法,通过灯具造型、强度、虚实等变化,让光线的变化更加鲜明,满同时也满足局部服从整体,形式服从功能的要求。
普通阅览空间效果图
3.3休闲阅览空间光环境设计
休闲阅览空间主要满足师生读者开展休闲阅读、讨论交流等活动。将光与空间布局、家具造型等要素放在同一设计语境下开展,融入“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运用“点、线、面”光源的搭配运用,营造有起伏和节奏变化的光环境,为读者提供舒适轻松的阅览氛围。
休闲阅览空间效果图
休闲阅览空间效果图
3.4独立阅览空间光环境设计
整体光环境设计采用对称与均衡的设计手法,以获得视觉上的稳定和平衡。在木格栅吊顶中均匀排布内嵌式直管灯为走道提供基础照明,让光线在空间中的分布更为均匀。在单个隔间阅览区域内,采用LED平面灯作为主要照明,在单人阅览桌布置直接型台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光照效果,走道侧边设计暖色暗槽灯营造安静、私密、舒适的阅览氛围。
独立阅览空间效果图
4.智慧照明技术应用
4.1恒照度模式
恒照度模式适用于图书馆中的阅览区域,综合考虑到读者开展阅览行为的特征,对阅览空间人工照明实施智能管理与控制,通过在阅览桌面设置光敏传感器,实时监测桌面的照度,实时调节光照强度,使阅览桌面照度稳定在300lx。通过恒照度控制模式的加持,不仅保护了读者的视觉健康,提升使用效果,还起到了绿色节能的作用。
(晴天时,自然光照较为充足。光照达标时则自动关闭灯具;光照不足时,则适当补充。)
(阴天时,桌面光照不足时,自动开启灯具以达到要求标准。)
4.2无人感应模式
适用于开架书库区,实施局部智能照明控制与管理。将书库区的人工光源按照书架位置布置,实施分区控制。采用红外感应器来实时监测读者的活动踪迹,实现读者来时灯亮,读者走后灯缓缓熄灭的效果,满足读者查阅功能的同时可以起到绿色节能的作用。
(无人时自动开启节能模式;实时监测读者活动行踪,实现人来时灯亮,人走时灯缓缓熄灭。)
4.3阅览区光环境终端定制模式
该终端定制模式适用于对光线敏感、视觉要求较高的读者群体。读者可以用手机端等移动设备,通过WIFI连接自己所在的局部光照区域,来调节光照强度和色温,享受私人定制的光环境。色温模拟日出到日落之间的自然光,且色温范围为2700K至6000K,覆盖了暖光、中性白光和冷光。光照强度以水平桌面作为参照,选择范围为1lx~1000lx。
|
|
照度调节模式 |
色温调节模式 |
总结与思考:
在此次研究与设计中,对涉及到的建筑自然采光、室内空间尺度与布局、读者阅览行为特征、空间氛围营造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同时也运用专业照明设计软件对光环境设计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与模拟,提出新型LED灯具和智慧照明技术的设计运用。但这些也只是得到较为浅显的研究成果,还有待调整和深化研究。今后在开展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光环境设计时,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需要多学科合力协作,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也要重视读者在视觉体验、心理感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白舸老师评语:
张欣钰同学选题大学图书馆灯光照明设计,通过大量数据采集,分析当下大学生阅读习惯,提出了一整套以LED智能光源为基础,分时、分区、分人群的阅读空间照明系统,成果对当下大学图书馆有很好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毕业设计作品3
论文与设计题目:基于环境“行为-心理”视角的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改扩建工程为例
设计者:孙馨 指导老师:王祖君
设计概要:
高校专业教学楼是教学科研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但在其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多样化行为要求未能体现;专业化行为体验与心理感受氛围也未能得到足够关注;也很少有基于非正式学习需要的复合型行为空间与环境设施。基于此,南四楼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旨在创造与学院师生行为-心理体验特性相宜的环境属性与空间尺度,形成对非正式学习行为积极引导的专业环境气氛。
为此提出“多义性与灵活性原则”、“领域感与私密性原则”、“接受性与归属感原则”和“专业性与场所感原则”,力求从学院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创新性特征出发,营造有认同感、归属感的环境气氛,使环境成就行为的目的与意义,使行为完善公共环境景观的人文内涵,凝练场所文化,弘扬场所精神。
方案展示:
1.前期分析
空间客群包含教师、学生。因而存在学生和学生、老师和老师、学生和老师的不同组合形式。同时在各层客群行为中,存在着行走、交往、讨论、学习等行为需求。
空间客群分析
空间行为模拟
2.各层平面图及公共空间
经调研发现,一层共7个出入口,其中主要通行入口为次入口。
一层平面图及公共空间标示图
二层平面图及公共空间标示图
三层平面图及公共空间标示图
四层平面图及公共空间标示图
五层平面图及公共空间标示图
3.交通空间
转角空间行为存在着交通行为、“看”与“被看”行为,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临近原则,将转角空间设计为立柱式透空不规则木隔断。透空性隔断既可满足通行者的观看行为,又可增强中庭空间的开放性。同时,透空隔断的设置可将走道空间与内庭空间进行区分,又可在分割的同时保持空间的连接与通透。此外,立柱式透空隔断设计有效弱化了空间的闭塞性,在安抚师生心理感受的同时,使空间更舒适,更具趣味性。隔断延伸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将隔断延伸尺寸与楼梯入口空间的平齐,保证通行空间的舒适度。
转角空间行为分析
转角空间效果图展示
4.交往空间与非正式学习空间
二层交往空间走道转角处四人半开敞交往区
二层交往空间及非正式学习空间效果图展示
三层交往空间及非正式学习空间效果图展示
四层非正式学习空间单人学习室效果图展示
四层、五层交往空间效果图展示
四层交往空间(共享空间)效果图展示
5.展示空间分析及效果图展示
门厅展示空间效果图展示
临时展区效果图展示
6.聚会性空间
一层中庭聚会性空间平面示意图及行为分析
一层聚会性空间效果图展示
五层教师工作室也需要适配的聚会性空间,供师生休憩、集会、交流。聚会性空间需要轻松、活泼、舒适、开敞且具有领域感的空间氛围,因此,结合空间利用问题,将五层台阶处作为聚会性空间,可以使有限空间满足更多心理、行为需求;同时,台阶式休闲区可以使空间层次更为丰富,在不阻碍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容纳更多学生。
五层聚会性空间效果图展示
7.交互装置与色彩运用
交互装置形态由院名演变而来,将院名文字拆分后再排列,采用让观者参与重构的概念,将学院的文化、标识渗透至交互装置中,赋予其更为深刻的创造含义。此外,在吊顶处设置射灯,投放学院logo,也可根据需求投放日期、或名人信息等。
交互装置平面构成
交互装置立面图及俯视图
交互装置效果图展示
色彩及材质分析
8.家具分析
四层的家具整体采用半私密性设计,将立面中对应的两个面敞开,更好的体现空间的领域感,同时保持空间的开敞和畅通,使师生在此驻足、安坐与交谈。家居底部均安置滑轮,可以自由移动和组合,分散或并列排布,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方式满足不同的小组讨论需求。
家具俯视、立面及透视图
家具不同组合方式示意
结合色彩的知觉效应及不同材质的视觉差异,将5个小空间家具的色彩以暖色及深灰色间隔排布的形式,通过色彩对比营造立体空间知觉,加强空间感,同时,暖色产生的视觉膨胀感使空间尺度在视觉上被放大,与灰色形成的收缩感达到平衡。木质表皮家具以黄色线条封边,使整个家具更加明亮、醒目。
家具材质分析
总结与思考:
在4118云顶集团南四楼为例的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在研究中力图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一般性的“行为-心理”特点分析,但毕竟高校教育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特点与培养模式多样,难免顾此失彼;2)从环境行为学与环境心理学研究来看,对环境物理中的温度、湿度、照度、色温研究稍有不足,没能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深化。3)由于疫情对于设计内容和深化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实证研究的充实性方面留下欠缺和遗憾。
王祖君老师评语:
该研究方向是作者对大学七年学习空间的感悟、提炼和升华,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推广性。设计以环境“行为-心理”为视角,重点探讨分析目前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基于理论研究、案例经验研究和行为现象分析,针对学院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特点和学生行为更加多元、开放的特点,提出“多义性与灵活性原则”、“领域感与私密性原则”、“接受性与归属感原则”和“专业性与场所感原则”,并在具体的空间环境设计中具体落实。设计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方法合理,采用了大量调研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论证,更增加了论证的可靠性。
毕业设计作品4
论文与设计题目:花艺陈设在星级酒店环境中的设计研究
——以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为例
设计者:熊瑞 指导老师:匡小荣
设计概要:
对星级酒店花艺陈设研究是基于国内外案例分析,并针对性的将环境设计心理学、园艺疗法和形式美法则作为理论指导。设计中对陈设花材的选用要素(色彩主导、形态把控、寓意指向、质感碰撞和新材料组合)、花艺与环境要素的营造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并归纳出花艺在星级酒店中的陈设设计策略。根据酒店空间功能、风格、照明、时节主题,选用适宜色彩、形态、质感、寓意的花材,结合中国传统插花和现代花艺形式进行空间陈设布局,并进行设计优化。
方案展示:
1.前期分析
针对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的前期分析和设计思路的确立,设计实践根据酒店功能性空间分布,围绕以下7个空间26个花艺内容分置设计。
空间花艺分置表
酒店空间大材质基调一致的情况下,缺少明亮色彩的介质做视觉补充,花艺陈设以其色彩美、形态美可以调节这一现状。
空间色调单一 环境内缺乏色彩调和
花艺陈设依空间材质、功能进行调和
酒店硬装已经固定可用花艺陈设做空间的调节和重构;依据希尔顿酒店错落的院落建筑格局,酒店有多个连廊空间,由此可利用花艺明确空间流线,提示空间重点。
花艺陈设形式:中式传统插花
花艺陈设形式:现代花艺
2.酒店前厅花艺陈设
前厅是酒店的门面空间,展示了酒店的精神文化和档次形象,是星级酒店花艺陈设的重点区域。本方案注重主题鲜明:以多个品种的兰花为主花材,取其品性高洁的文化象征,提升酒店陈设文化底蕴。疗愈功能:利用视觉、嗅觉、触觉疗愈,调动和触发人们多重官能感知。
酒店的大堂花位于酒店前厅的中心区域,显示了酒店对来访宾客的热情迎接,给人视觉和心理层面的双重愉悦感受。
酒店大堂桌花——空谷幽兰
“空谷幽兰”设计构思
“空谷幽兰”效果图
3.酒店交通集散空间花艺陈设
酒店的交通集散空间过廊空间、电梯等候区、及衔接各功能空间的公共区域构成。交通集散空间是往来宾客必经流线,花艺陈设此处传达着酒店的美感追求和用心营造,能缓解人们视觉心理上的空间延长感,明确空间重点。
3.1过廊区
过廊花采用悬吊构架形式呈现,形成顶面起伏的云雾状,并悬挂对比色系线条花,抽象的将云雾形态意象化呈现。作品取名“山蒙雾语”源自诗句“山色空蒙雨亦奇”,营造远山层峦,云雾漂浮的悠扬意境。
过廊区悬吊花艺——山濛雾语
“山濛雾语”设计构思
“山濛雾语”效果图
3.2电梯等候区
采用构架花艺形式陈设,有较强视觉冲击和多样性。作品以竹条制一大一小环状弯月形构架,并在构架底部造景。营造“筑篱归巢”之势,取名“竹月归巢”。
“竹月归巢”设计构思
“竹月归巢”效果图
4.酒店宴会区域花艺陈设
婚宴花艺是辅助婚礼主题和氛围营造的关键。舞台顶面悬吊、立面背景、地面三大界面花艺陈设决定仪式空间风格基调。舞台顶面是环状线帘构架与红色仿真玫瑰组合。舞台立面以红色波浪背板装饰,构架采用金色铁艺拱门。舞台地面将蒲苇干花材质引入,雾絮状的花型悠扬浮动独具美感,将蒲苇与构架花艺组合可营造多层次质感。
婚宴布局宴会厅——锦绣满堂
迎宾区以简明的立面陈设形式呈现,背景沿用宴会舞台破浪背板和构架,并用花材与气球拱门组合呈现。营造“锦绣满堂”的主题婚宴迎宾区。
婚宴布局迎宾区——锦绣满堂
5.酒店餐厅花艺陈设
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餐厅各具特色,其中“御玺中餐厅”独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酒店的西餐厅为“厨艺意大利餐厅”以自然通透式布局。因此基于两种餐厅风格,分别运用中国传统插花和现代架构花艺的陈设形式强化空间属性。
5.1御玺中餐厅玄关花艺
在迎客的玄关台面上,选用体格较大的中式缸花倾斜型插制。青绿色花器与背景红印为互补色,醒目又能平衡视觉色感。
御玺中餐厅玄关花——国色天香
“国色天香”设计构思
5.2御玺中餐厅大桌花艺
大桌是中餐厅雅间包厢,设有博古架和木隔断屏风。为促进食欲丰富厅内色彩层次,采用对比色系花材。以中号青色冬瓜瓶插制直立式插花,主花材为团状红色枕垫,线条花鹤望兰、点缀红豆等进行花色呼应。
御玺中餐厅大桌花——凤鸣朝阳
“凤鸣朝阳”设计构思
5.3意大利餐厅桌花
意大利餐厅桌花陈设选用创架构花艺,突显异域情调和艺术效果。以明亮的黄橙色系为主色调,块状黄橙色系玫瑰,线状花尤加利叶、罗汉松枝,点状花黄金球、白雏菊,加入果材柠檬片进行创意构架花艺组合。
意大利餐厅桌花——橙意缤纷
“橙意缤纷”设计构思
6.酒店客房花艺陈设
6.1酒店客房玄关花艺
玄关花取用中式传统文人插花“竹阁筒”为花器,并用木根雕造景插制中国传统插花,以提升居室雅致格调。竹阁筒旁根雕上置象征吉祥的菖蒲草和青苔,共同放置在茶席台上造景,取名“雅会”。
酒店豪华客房玄关花——雅会
酒店豪华客房玄关花雅会——设计构思
6.2酒店客房卧室桌花
酒店卧室桌花是营造舒适就寝环境的关键,花艺陈设能给人带来视觉愉悦,还能疗愈精神压力。本方案通过花材色彩、质感、气味,营造出安神助眠功效的陈设氛围,期盼宾客有舒适香甜的睡眠,故取名“绣梦”。
酒店客房卧室床边花——绣梦
“绣梦”设计构思
总结与思考: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久居室内,花艺作为自然的陈设载体,应充分发挥其植物学功效,基于中国“本草学科研究”,释放花艺陈设的疗愈优势。此次新冠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也提出“花卉不仅是为了观赏和环境布置,很重要的是洁净环境,是很有希望改进健康的行业。”。未来星级酒店花艺陈设势必要将花艺的疗愈性功能,纳为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朝着更专业、更科学、更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利用我国花艺资源优势和艺术表现形式,将本国优秀花艺陈设输出在信息高速交流的星级酒店中。
匡小荣老师评语:
通过对五星级酒店花艺陈设的设计研究,结合国内外星级酒店花艺陈设发展现状分析及实际案例研究,提出国内星级酒店花艺陈设重视不够及相关理论研究不健全等问题。结合环境设计心理学、园艺疗法和形式美法则等相关理论指导,总结出星级酒店花艺陈设的设计要素及设计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希尔顿星级酒店环境的实际项目设计实践中。论文分析方法得当,设计理解深入,版面设计美观具体。该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论文层次分明,语言表达流畅,文献资料收集丰富详实,学风端正,自学态度严谨认真,该生具有较坚实的理论知识及良好的科研能力。
毕业设计作品5
论文与设计题目: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
氛围设计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
设计者:汪犁 指导老师:王贞
设计概要:
从目前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出发,以使用后评价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博物馆陈列空间氛围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同时,对氛围理论和使用后评价方法进行基础研究,找到使用后评价方法与本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的契合点。通过相关研究梳理,得出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设计要求;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了参观者在陈列空间内的需求,并提取了博物馆陈列空间氛围评价要素,分析了空间氛围评价要素与空间设计要求、参观者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并构建了氛围评价模型。
在构建了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使用后评价体系之后,对湖北省博物馆三个历史文物陈列空间进行了应用实践。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梳理归纳了湖北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设计中的现存问题和主要成因。从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优化设计策略,提供了改善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氛围的具体设计途径。
方案展示:
1.课题来源
研究课题是基于笔者于湖北省博物馆做志愿者讲解员的近两年间得到的参观者观展反馈,暴露出目前参观者对于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的需求与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现状之间的矛盾。笔者发现既有研究多基于具体设计实践经验的总结,较少从参观者体验角度出发,且尚未有以氛围理论结合使用后评价方法对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的研究。因此,以使用后评价方法对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氛围进行实证研究,希望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以解决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导向,提出具有可行性和普适性的设计改造策略。
现场照片
2.氛围理论和使用后评价方法的基础研究
氛围理论的研究方法和使用后评价方法存在共通之处,即都是建立研究模型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因此两者具备结合的基础条件。我国对于博物馆陈列空间的研究,多基于经验对案例进行分析,鲜少通过科学方法对空间内使用者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本文采取使用后评价方法对于陈列空间氛围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一定程度填补目前的研究空缺。
3.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研究
从设计要求、使用者需求及现存设计问题对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设计进行研究,以作为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氛围评价因素研究、使用后评价模型构建的基础,同时也作为空间氛围设计策略提出的辅助依据。
4.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氛围评价要素研究
对相关理论在博物馆空间中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文献分析对氛围影响因子进行初步提取,然后结合我国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设计要求和参观者需求,进行空间氛围影响因子与空间要求、参观者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此基础之上,选取S-O-R模型作为本研究使用模型,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运用模型进行正式调研之前,对十余个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采用非参与性观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作为前置研究。
问卷理论模型初步构建
5.湖北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使用后评价——实践论证环节
选取湖北省博物馆三个历史文物陈列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价实践。首先,基于对使用后评价方法的基础研究,明确了本次评价的流程和规则;基于前文对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氛围评价要素和评价模型的研究,结合所调研场地实际情况,明确评价内容。而后,针对三个维度的评价内容,结合互联网数据,以及通过调查问卷、非参与性观察、访谈等方法获得的调研数据,利SPSS、EXCEL等软件,对可量化的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以图表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以便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判断参观者对各氛围要素的满意度及环境偏好。最后,对各个维度反馈出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现存问题分为空间设计层面和信息表达层面进行梳理归纳,并探索其成因,以为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氛围设计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
调查问卷一级指标信度分析
物理环境二级指标描述性统计
各展厅物理环境二级指标描述性统计
曾侯乙文物陈列展厅平面分析
曾侯乙展厅观展流线
曾侯乙展厅人流量分布
6.设计策略
首先针对博物馆历史陈列空间的空间属性,提出应当多维度理解设计对象;而后提出应多层次剖析设计需求,以最大化空间效用;然后针对空间中出现的信息过载等现象,提出应当多专业组建设计团队,以避免出现设计盲区。
从设计流程、陈展流线和展示手法三个方面提出设计策略:首先,结合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提出博物馆陈列设计流程应当为包含参观者反馈的闭合循环模式,并对设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要点进行了剖析;而后从陈列设计角度,提出流线设计时应当依据参观者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进行空间设计,避免设计“过满”,应使参观者能“舒适”观展;最后,分析了不同陈列设计手法所适合的参观者类型,提出应当合理选择设计法,以调节空间氛围、构建观展节奏、增加展览趣味,实现寓教于乐。
总结与思考:
毕业设计对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氛围进行研究,未考虑其它可能对参观者、对空间氛围感知产生影响的变量,如公共服务、馆方管理等。受限于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只对湖北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进行完整的使用后评价。对其它数十个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空间只运用参与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访谈进行调研,存在局限性。通过对每一次实践地科学审视,不断进行自我反馈,自我修复。单学科的研究必然存在视野受限之处,需要各学科不断碰撞,不断磨合,才能向完美趋近。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视角出发,对这一文化传承之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贞老师评语:
汪犁同学从入学之初就对博物馆空间环境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进行了理论及实践的积累,她长期坚持在湖北省博物馆做志愿者讲解员,这样的工作经历无疑对她的专业学习和沟通及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汪犁同学的毕业论文从多角度对使用后评价对博物馆空间营造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体现出作者已经具备独立研究的能力,希望她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持续发挥认真钻研的精神,取得更大的成绩。
毕业设计作品6
论文与设计题目:医院室内环境情感化设计应用研究
——以深圳市福田区妇儿医院为例
设计者:吕苑菁 指导老师:辛艺峰
设计概要:
深圳市福田区妇儿医院室内设计以医学模式的转变为背景,情感化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医院室内环境的组成要素和使用者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根据医院室内环境情感化设计策略,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设计从“生理吸引的形式设计——本能层次、功能实现的实用设计——行为层次、情感认同的感性设计——反思层次”情感化设计三层次展开,包括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空间形态、色彩、材质、照明、空间主题性等。在实现医院诊疗、保健、康复等基础功能的前提下,运用情感化设计方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营造具有情感关怀的医院室内环境。设计范围限定在妇儿医院的医疗室内空间,选取了门诊大厅、护士站和病房进行重点设计,主要是病人健康、大众卫生服务的空间,不侧重医院中医护及管理人员的办公与生活空间。
方案展示:
1.前期分析
项目紧邻规划中的安托山艺术公园和博物馆公园,安托山公园为医院带来高品质的绿色景观环境。与项目隔路相望的安托山曾是深圳早期填海等重大工程的取石点,承载着深圳发展无比珍贵的历史记忆。建筑形态设计提取安托山独特的梯田台阶地形,根据对项目和基地的理解,顺应人们对希望、快乐、便捷和生态的渴望,妇儿医院的建筑设计提出“绿色生命阶梯”的设计理念。
基地分析
建筑平面及功能分区
2.门诊大厅设计
功能分区:门诊大厅的空间平面为“L”形,内部区域交通采用直线和环形交通流线相结合,避免交通流线不合理而造成的拥堵。门诊大厅主要有两个入口,问询处位于两个入口的交叉处,合理的考虑来访人员的流线,台面设置环形形态,以便兼顾四周来访的人群。
门诊大厅平面图
门诊大厅功能分区
材质分析:大厅地面材料使用彩色水磨石,防火、不易起尘、不易腐蚀、无污染、易于清洁,不同颜色水磨石隐形的将大厅空间划分区域。家具多采用软包材料,沙发采用布艺和皮革材质,使用彩色家具和卡通造型的设施,充分考虑不同材质带给人的心理感受。
门诊大厅材质分析
在空间造型上,延续建筑“绿色生命阶梯”的设计理念,结合安托山山脉的线条曲线与梯田的形态,提取流畅的曲线元素并深入演变至室内设计中。
门诊大厅效果图
门诊大厅立面图
3.护士站设计
护士站是联系其他功能用房的枢纽。对于护士而言,在病房与护士站之间的路径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工作时间。将护士站设置于护理单元的中心,护理半径最小,且医护人员在护士站就能观察各个病房的动向。
标准层护士站平面图
三个科室护士站采用不同低幼动物形象与色彩相结合,每个空间有明确的主题,能够最直观有效的区分各科室,整个医院内部环境图形用动物的造型串联了天空、大地与水流,欢快的儿科,静谧的产科,以动衬静,主题明确,调性统一。
妇科护士站效果图
儿科护士站效果图
产科护士站效果图
4.病房设计
妇儿医院的病房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床的VIP病房,另一种是双床的标准病房。将病房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分区设计,满足不同患者的多层次需求。分为诊断区、护理区和家庭区,在家庭区有沙发或卡座,为陪护和探视人员提供休息区域,满足工作、用餐、会客等需求。
双床病房平面图 单床病房平面图
儿科病房设计:黄色是光带中最鲜明的颜色,鲜黄色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与卡通图案配合创造一个丰富多彩,有趣的,益智的空间。将靠窗的座椅设置为圆拱形和屋子形态,孩童在半围合的空间中增加安全感,营造半私密的个人空间。
儿科病房效果图
儿科病房立面图
妇科病房设计:妇科病房的主题色彩为粉色,使用的粉色纯度低、明度始终,柔和的色彩不会刺激患者的心理。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粉色可以放松紧绷的肌肉。从情感上来讲,粉色可以稳定情绪。
妇科病房效果图
妇科病房立面图
产科VIP病房设计:产科病房的主题色彩为蓝色,该颜色不会对感官和神经造成强烈的刺激,能够调节孕妇的心理状态,使孕妇保持稳定的情绪。产科病房的顶面设置特有的视频设备,当患者卧床时可以播放动态的画面,从心理上缓解孕产妇的焦虑情绪。
产科VIP病房效果图
产科VIP病房立面图
总结与思考:
本方案设计将情感化设计理念与医院室内环境设计相结合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但仍有不足之处:1)不具备医护人员的背景,从设计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缺乏全面性。2)医院室内功能区域较多,对于专业的医疗设施和设备了解较少,缺乏医学专业的知识储备,设计只选取部分空间。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移动设备的发展,出现了线上问诊的形式,新的治疗模式必然会导致医院室内环境构成发生变化。因此,医院可能出现住院床位减少、一般门诊减少的情况,且创造满足人们需求的医院室内环境始终是设计者的责任和义务。
辛艺峰老师评语:
该设计从生理和心理层面分析使用者的需求,从形式设计、功能设计、感性设计将情感化设计应用于妇儿医院设计中,把设计策略通过多方面应用于实践中,设计具有空间特性的医院。有坚实的设计理论基础为实践做支撑,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对于同类型的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文编辑:唐慧、张欣钰、孙馨、熊瑞、吕苑菁、汪梨
图文审阅:任康丽